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最近公開向媒體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要將核燃料產業園打造成為國際化的供應中心。”此言論表明,中國在推動核電出口海外的過程中,核燃料在其中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
中核集團官網在3月1日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孫勤在接受包括新華社在內的眾多媒體采訪時稱,為調整能力布局,聚集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中核集團做出了建設高度聚集的核燃料產業園區,實施核燃料加工產業國際化經營的戰略決策。
上述“決策”與中國正在極力推動核電出口海外的國家戰略有關。“出口一個核電站,我們不僅要幫它(引進國)建設,而且還要供給核燃料。”3月3日,曾擔任中國核電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就需要我們打造一個國際化的核燃料供應中心,以滿足各個(引進中國核電站)國家的不同需求。”
“這非常有必要。”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安全專家阮可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中國對外出口核電站的步伐和規模不斷加快,核燃料出口需要未雨綢繆。
本報記者從中核集團獲得的材料顯示,作為國內唯一的核燃料供應企業,中核集團能夠為國內全部機型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現有能力和未來保證能力完全可以滿足中國核電站發展和出口。
斥資800億在南北兩地各建一個
孫勤介紹,按照規劃,核燃料產業園區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核燃料加工設施,實現從原料八氧化三鈾到產品核燃料組件的“一站式”加工服務,建成國際一流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集群,全面提升核燃料加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報記者根據官方資料梳理發現,中核集團正在計劃斥資800億元人民幣在南北兩地各建一個核燃料產業園。這種產業園,便是孫勤所說“一站式”核燃料產業集群。
其中,在南方的核燃料產業園選址于廣東,由中核集團牽頭與中廣核集團合資打造。2015年7月13日,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我省清潔能源建設的實施方案》通知稱,“加快建設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積極協調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并爭取國防科工局等相關部門支持,推進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盡快落戶我省并加快建設。”
中核集團在廣東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選址原位于江門鶴山,但由于種種原因,該項目最終在2013年下馬。此后,中核集團多次就此項目與廣東方面進行溝通。從目前到情況看來,該項目將轉至廣東其他城市。
官方資料顯示,江門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額約400億元,項目總用地面積超過200公頃,是集核燃料轉化、濃縮、元件制造一體化的項目。
而在北方的核燃料產業園則位于河北滄州。官方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中核集團高層已經與河北官方就滄州公司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的建設進行多次接觸。
官方在2014年11月13日公布的《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燃料產業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告》顯示,核燃料產業園區推薦廠址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滄東經濟開發區內,建設總投資初步估計約400億元,全部建成并達產后,可實現年工業總產值約370億元,工業增加值在100億左右。
上述公告稱,建設核燃料產業園是中核集團依據產業規劃和政策,調整能力布局,聚集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實施集約化發展,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實現核燃料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這對中國“積極服務國內外核電市場,成為占據重要市場份額的世界核燃料供應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于目前南北兩大核燃料產業園的進展情況,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潘建明在1月29日向媒體介紹,滄州核燃料產業園部分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核燃料自主化技術獲突破
目前,中國還沒有建成任何一個“一站式”核燃料產業園。官方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陸的核燃料生產基地,主要位于內蒙古包頭和四川宜賓。
其中,位于包頭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是中國軍用核材料、核燃料元件研制與生產的重點軍工企業,是中國主要的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科研基地;位于宜賓的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則是中國唯一的壓水堆核電燃料組件生產基地,同時擁有中國最大的鋰金屬生產線、最大的專業柱式鋰電池生產線。
“所謂的核燃料產業園,就是各種資源比較集中,大部分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資料都可以在這里解決。”葉奇蓁對本報記者說。
葉奇蓁向本報記者介紹,中核集團正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核燃料。他說,中核集團正在開發達到國際水平的優于其他國家的核燃料。
另外,阮可強向本報記者分析,與包頭和宜賓這兩個核燃料生產基地相比,中核集團計劃在南北兩地新建的核燃料產業園建成后,不僅產業鏈更加完善,而且技術更加先進。
阮可強同時表示,盡管中國擁有較為完整的核燃料產業鏈,技術質量的先進性還是需要往前推進。但他相信中核集團能夠勝任此任。
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先進和最成熟核燃料生產技術的國家是法國、俄羅斯和美國。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所采用的核燃料技術,大部分是從法國進口。
中國自主化的核燃料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這意味著,中國在不久的未來即可獨立對外出口核燃料。潘建明稱,中國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核燃料元件——中核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F系列燃料組件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解決了元件自主設計、鋯合金技術等多項問題。
擁有自主化的核燃料技術,是中國成功對外出口核電站的前提。“目前大勢非常好。”孫勤稱,“現在世界上有核能、正在發展核能和需要發展核能的國家大概是70多個,在‘一帶一路’上有40多個。估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上核電機組將會達到近100臺。‘華龍一號’估計能占到20%-30%左右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核集團已與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等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
但孫勤同時坦言,海外的“形勢也很嚴峻”。“國際核電市場競爭激烈,包括韓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都在開拓海外市場。”他說,中核集團“將努力開拓市場,積極參與競爭”。